出現便秘,是不是要得腸癌?同時伴隨這4個現象,勸你做個腸檢
數據統計表明,我國70%的成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腸胃不適,這其中有極大部分人都患有腸胃疾病。
而在眾多腸胃疾病中,最讓人畏懼的就是“癌”!
我國每年新發的大腸癌患者達到了將近40萬人,大部分在診斷時,都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階段!晚期后的大腸癌,患者五年內的生存率不足10%。
大腸癌,為何早期難以發現?
所謂大腸癌,其實包括了直腸和結腸道內的癌變,由于癌癥早期沒有劇烈的疼痛感和特異表現,甚至是早期沒有任何癥狀,所以患者很難在早期發現疾病。
不過,有很多科普腸癌的文章,都提到了腸癌一個典型癥狀:大便習慣紊亂。
也就是說,患者大便習慣突然就發生了改變,且持續了兩周以上都沒有緩解。
所以,很多人只要是出現了大便異常,比如三天一次大便,又或者是一天三次大便,就會懷疑自己是得了腸癌。
既然如此,這兩種情況,究竟哪一種才是腸癌信號呢?
大便其實就是食物消化后所剩的殘渣,它們不斷在腸道內堆積,當積攢到一定數量后,人體就會產生強烈便意,并在肛門括約肌、腸胃蠕動的作用下,將糞便排出體外。
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,成年人每日大便在1-2次左右、每周大便次數在2次以上。
編輯
但畢竟每個人的飲食習慣、生活環境等都不相同,飲食也會影響到大便的排出。
比如一天內吃下了大量的食物,就可導致大便次數增加;又或者是吃下了生冷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致使腸胃蠕動速度加快,大便次數同樣可能發生短暫變化。
三天一次的大便,在大部分情況下也屬于正常情況,比如近期飲水量、進食過少,又或者是吃下了過多含膳食纖維較少的食物,這都會導致大便次數減少。
所以,無論是三天一次,又或者是一天三次的大便,都不足以說明是腸癌到來的信號!
真正需要提高警惕的,其實是毫無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!
1、無誘因的大便習慣變化
最近飲食一直都非常規律,且沒有出現典型的腸道疾病表現,比如腹痛、腹脹等,但就是大便習慣發生了變化。
突然大便次數增加或減少,持續兩周以上也沒有緩解,這才可能是腸癌信號。
2、大便形狀變化
在大便習慣變化的同時,往往還會伴隨大便形態變化。在癌腫瘤出現后,不僅會降低腸道蠕動和吸收能力,同時還會侵占腸腔內的空間。
當大便通過時,癌腫瘤就會對大便產生壓迫,從而導致鉛筆狀、細條狀的大便出現。
3、里急后重
如果是發生在直腸內的癌變,特別是低位直腸癌,由于其距離肛門較近,所以在癌腫發展期,就可能會對肛門造成壓迫,導致患者產生強烈的便意。
但每次大便排出并不多,甚至是沒有大便。
4、便血
除了以上幾個表現外,便血也是大腸癌的典型信號。
這種便血和痔瘡類疾病完全不同,患者排出的血液多是鮮紅、暗紅色狀態,且大便和血液混合在一起,隨著病情發展,后期患者還可出現黏液樣、膿血樣大便,并伴隨劇烈的腥臭味。
來源:www.toutia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