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歲女孩幼兒園總被欺負,親戚很疑惑:潑辣媽養出的女兒咋那么慫
家長如果經常對孩子說這樣的話,孩子就會被不斷地催眠,慢慢地,他會認為,對啊,我就是這么懦弱和膽小的,這是天生的,我沒辦法去改變。
這種自我認知被孩子不斷地強化,你給他貼的“懦弱、膽小”的標簽就會進入他的潛意識中,成為他性格的一部分,讓他真的變成一個膽小懦弱的人。
3、因為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個體差異。
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性格,有的安靜,有的活潑,有的內向,有的外向,但偏偏有的家長無法接受孩子原本的樣子,總想按自己的喜好去塑造孩子,這造成了孩子的痛苦,也增添了家長自己的煩惱。
孩子的天性并不容易改變,若家長想去強求,會讓孩子更加無法接受自己,更加自卑。
4、因為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。
有的孩子從小到大都被家長呵護著,什么事都有家長出面解決。
玩具被搶了,家長把玩具要了回來。
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,家長出面教育了小朋友,并讓小朋友道歉。
如果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有家長幫忙解決,久而久之,孩子會特別依賴于家長,他不相信自己能解決。所以,當被欺負時,他只會哭,因為他知道,只要哭了,自會有人來幫他解決。
5、因為家長給孩子樹立了一個“乖孩子”的人設。
越是強勢家長,越希望孩子順從,做一個好孩子。
但矛盾的是,他們無法忍受孩子在外對其他的人太過順從。
孩子的思維方式,在幼兒園這個年齡段,是比較固化的,缺乏變通。在他們的思維里,好孩子不打人,也不搶人。當他頂著一個“好孩子”的人設時,他是無法像“壞”孩子那樣行動的。包括搶東西和打人。即便是去把屬于自己的東西搶回來,反擊那個打自己的人,他也無法說服自己去動手,因為那樣就不是好孩子了。
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邊界,做好這3件事就好
1、 尊重孩子,接受孩子,讓孩子大膽地做自己。
如果你的孩子天性溫和,就不要強迫他去變得一個強悍的孩子。如果他比較安靜,就不要去強迫他活潑好動。只要孩子身心健康,就按他本來的樣子接受她,愛她,就好。
父母對孩子深深的認同,會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,從而生長出內在的力量。
2、 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經常帶孩子外出,多跟其他小朋友互動玩耍。
若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有了摩擦和沖突,一定不要第一時間跳出去幫著孩子處理。
家長需要退一步,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。
玩具被搶了,就讓孩子自己去要回來,若孩子不敢,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,給他壯膽。
大多數情況下,若對方的家長講道理,最后這兩個孩子會一起玩得很好。
這能讓孩子明白,沖突和摩擦并不可怕,只要用對方法,最后可能會轉向好的方面。
3、 用發展的眼光,讓孩子慢慢成長。
來源:企鹅号
-
最早的西游記拍攝于1927年,因太真實太露骨,在國內被禁播
-
被《中國好聲音》捧紅,代言費高達1.3億,如今淪落小縣城演出
-
兩分鐘看懂孫楊“暴力抗檢”:“尿檢官”穿短褲涼鞋臨時幫忙,見孫楊興奮拍照
-
李宗仁之子李幼鄰:父再娶,一生為母親鳴不平,百歲壽宴當眾痛哭
-
做油燜大蝦時,牢記1個竅門,蝦肉更鮮更嫩,比飯店大廚做的好吃
-
八月的第一天,抽一支上上簽,福來,財來,好運來
-
屬相猴人:“沖動是魔鬼”,9月8日會有氣死人的“壞消息”,要沉住氣!
-
張銘恩被指劈腿后續:演配角總加戲,被曝撞傷陳偉霆,人品遭質疑
-
白宮終于暴露了?加拿大病毒調查新發現,病毒來源并非中國
-
15歲女孩跳樓砸死父親 班主任:她成績中等偏下但認真聽講,沒被欺負也沒發現手腕有傷,父母很少溝通